郭松海委员:生长支撑体住宅避免建筑“夭殇”
宣布时间:2009-03-13
全国政协委员、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建议,推进住宅工业化生产,生长支撑体住宅,避免建筑“夭殇”。
郭松海说,我国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》划定,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,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。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海内建筑大多“三四十而夭折”,其原因一是设计、施工保存缺陷,住宅功效、性能差,或缺乏对建筑的后期保养和维修,导致衡宇拆除;二是衡宇拆除和重建可以创立GDP,一些地方乐于大拆大建。
这种“夭殇建筑”与可连续生长原则相背离,其结果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,对人类生存情况组成威胁。我国每年因拆毁衡宇造成数亿吨建筑垃圾需要存放,占用了名贵土地资源;一些地区配制混凝土的黄沙现已十分紧张,挖掘砂石严重损毁河床,给一些水利工程带来重大隐患。
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?郭松海认为,要加大住宅开发的科技含量,推进住宅工业化生产,推动住宅部件的标准化、集成化,接纳结构支撑体和填充体完全疏散的施工要领,生长支撑体住宅。这种支撑体住宅,其支撑体柱梁地面结构部分具有百年以上的恒久耐久性,住宅内部的离开墙、地板、厨卫及种种管线等填充体,可进行种种型号的标准化生产,然后在室内装配,在使用中还可凭据需要而实时更新和革新。
郭松海认为,生长支撑体住宅有三大利益,一是可以延长住宅寿命,节能节地节材节水,减少情况污染;二是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,发动相关工业生长,有效拉动经济增长;三是可以发挥住宅空间的可革新性,建造集舒适性、宁静性和耐久性为一体的现代楼宇。
郭松海建议,在生长支撑体住宅的历程中,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,在土地、税收、信贷政策上进行政策帮助,并制定支撑体住宅的相关标准。目前,政府正在加速包管性安居工程建设,宜运用支撑体住宅技术生产这类公共产品,这样可以做到生产周期短,本钱低,性能价格比高,使用寿命长。